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

我的志願

想以媽媽的身份去寫這編blog很久了。


媽媽的前途,已經有定案,有幸的,媽媽應該也會留在現有的機構一直服務至退休,又或著,最多最多,早一點退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…如,在環鏡優美的地點開間cafe。


所以,基本上,我已經沒有再去想過自己的前途問題,反而,媽媽常常去想你們的前途問題。媽媽間中跟其他已為人父/母的人傾談,問過他們想子女做那個行業,他們的答案大都是希望子女生活過得好,所以希望他們做一些有穩定收入又不辛苦的工作,當然也想女兒嫁得好,不用做那就最好。


不知道我他日會否跟他們的想法一樣,但現在,其實媽媽是想你們跟你們的媽媽我不一樣,媽媽自覺生活過得去,但是對社會卻沒有什麼貢獻,其實媽媽是很期望你們可以對社會出一分力,力大力小倒不重要,至少是有出過力,感覺是你的存在是帶來社會有一丁點小進步也好。這編報道正說明了我對你們的期望,當你們他日在自己的工作範圍裡,不要只想自己的工作,要去想想四周的人,想想怎樣可以作出更多的貢獻,其實只要出一點力,就會為很多人帶來益處,在現在的世界裡,不論是人的質素、環境問題、第三世界的問題,我覺得仍有很多進步空間,所以你們以後,無論在那一個行業,相信都可以為社會帶來很大的進步。


說到這裡,你們是否會覺得我這個媽媽說一套做一套呢?


是啊!以前,應該還在中學階段,我真的想單身,不結婚不生兒育女,專心去貢獻社會。不過,後來認識了你們的爸爸,我的志願就改變了,媽媽唯有專心教育你們,希望你們達成媽媽的志願吧!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(星島日報報道)小兒外科奇難雜症多但資源少,內地情況尤為嚴重。香港大學副校長及小兒外科專家譚廣亨在過去十二年,悉心培訓內地小兒外科醫生做內窺鏡微創手術,又引進西方醫學觀念,助內地小兒微創手術與國際接軌,他在上月獲國家頒發「二○○九年中國內鏡傑出領袖獎」表揚。


  港大小兒外科講座教授譚廣亨於十多年前與一名英國專家到北京,為臍外露兒童做手術,當時醫學界採用特製物料覆蓋患者肚皮,但內地資源匱乏,專家只能用盛載靜脈注射液的膠袋蓋著小童肚皮,又因當地沒有縫合器,醫生只用自己發明的工具,為先天性巨結腸症兒童縫合傷口。


  擬推廣至二線城市


  譚廣亨是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症權威,曾移居英國,九六年回港在港大任教,兩年後帶領同事到內地,將港大與北京首都大學、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瀋陽中國醫科大學結成夥伴。三校派出最優秀醫學生來港學習,費用由余兆麒醫療基金和港大支付,醫學生學成回到內地後,再各自培訓三至五人。多年來有三批共二十四人來港受訓,大部分已成獨當一面專家。


  譚廣亨深知醫學生沒有話事權,學成也未必可一展所長,他特地拜訪上述三校校長和黨委書記,希望獲得配合,又邀請外國專家在校內講學,並引入最尖端的微創手術。


  他回想,九十年代內地的小兒先天性巨結腸和膽管囊腫手術落後,但因病例多,引入新技術後速迅發展,內地該兩種微創手術目前已在國際佔領先地位。他說:「內地的醫療開始追上國際水平,但因人口多,做手術時間不夠,手術後的跟進工作亦不足。」


  將培訓計畫推廣至內地二線大城市,如武漢、天津、重慶和四川,是譚廣亨最大心願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