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書局看到這本書,站著看了很久,覺得很有趣,因為那時我也剛剛完去英國之旅!那一次的遊歷,真的令我大開眼界,感受良多,十分感受到中西不同的文化、環境、人民質素、價值觀…當然我不是主觀地認為西方的一定比中國好,只是有感地域的差異,人們的思想可以很不同,但又有共通點,我們不只應該欣賞並學習人家的長處,改善自己的短處,也同時要欣賞,甚至是推廣自己的長處。
不過買回家看之後,卻有點失望,因為他的遊歷是十分主觀,看完之後令我感到那就是所謂文人的思想吧,有點小事化大和煩惱自尋的感覺,當然,因為我是理科生,總傾向於解決問題,我明白社會上有人會認為『發掘問題』才是人類的價值吧!
講到那麼遠的。所以說,看這本書除了看到一次令人思考的歐洲旅程,也看到哲學家那麼跟我不同的思考模式,唔…也是一次有趣的經驗呢!
我抽出以下幾段,可以反映『發掘問題』的思考模式,同時,其實也有值得參詳之處。
從香港到倫敦,仰仗科學鐵鳥之力,竟日便可抵達,但中西世界在文化上的阻隔,就算是乘科學鐵鳥也未必飛得過,多是拆翼而回。
我把手靠近蠟燭,但只感其光,不感其熱,我手放在燭火上焙,忽然手心炙痛,才知旁汲不能取暖,若要得到宗教的愛撫,必要全身投入,在聖火頂上中燒,把理智活動全烤炙去。(這個不大同意,信主的人,通常是得神的愛撫,可以是透過弟兄姊妹,透過神的話,然後才被神的愛吸引至全身投入,委身奉獻,不是嗎?我想,可能是他沒有經歷過吧!)
在巴黎,就算是乞丐也很神氣,從不裝出一副可憐相,從不窮追苦索,你給錢,他會說聲謝謝,不給,他也令你良心安樂地匆匆走過,這跟香港的乞丐扮得一身血水模糊,搖尾乞憐的樣子大大的不同,巴黎乞丐懂得尊重自己,貧窮不是罪,何須自貶身格?(這個有點同意,中國人總有點不顧形象!為了利益,面子可以閣置一旁)
法國人的讀書風氣很好,書店和舊書攤都有嚴肅的書。香港的地攤書檔滿是電視週刊、漫畫或色情書,法國塞納河畔的舊書檔卻有原的伏爾泰、盧梭和波德萊爾,近代中國民眾文化的低俗和智性的淪衰,我在法國持別容易感到。(這個也有點同意,文化氣息在中國和香港都是缺乏,不只是看不看書的問題,是那麼『氣息』,很難形容!)
教當後是墓園,墓園設計得很美,有古雅的十字架形,有拿破崙軍帽式的,也有現代雕塑,墓園旁種了玫瑰和百合,靜穆怡人,比起香港墳場的擠迫污穢,祭物遍野,這裡的人連死都好像特別幸福。(看到這裡,突然有點想為自己的墓園好好設計一下,好像感覺死亡也沒有那麼可怕似的!)
巴黎,就愛促狹的女人,滿腦子鬼主意,但若你以為巴黎的一切設計都是唯美的,那就錯了。商業區的『大樓總匯』(Forum Des Halles)的設計,用了玻璃幕牆,不單藝術化,而且充分利用了空間和通道。巴黎也決不只是一個不假思索的慵懶女人,拉丁區,法蘭西學院、第四大學,醫學院、科學院,法國人的智慧都集中在巴黎。幾乎近代所有的思潮,都源自巴黎,或在巴黎匯集。人文主義、共產主義、印象主義、浪漫主義、現實主義、超現實主義、存在主義、結構主義,什麼的鬼主義,這身有人說,有人聽。(同意,香港/中國就是那麼實際和商業的地方,跟法國的藝術氣質截然不同,所以才令法國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那麼令人憧憬,不過想深一層,長期居住的話,你不是那種人,又會很不習慣的!)
藝術就是把事物該有的真像顯示出來,它給事物以正義,一種透過藝術家、藝術品和觀眾的和諧,與全身投入而達致的正義,而難以政治霸權達致的正義。藝術的正義千古不滅,倒坍的萬神殿,斷臂的維也納,其偉大與力量仍然存在。(是嗎?沒錯我認同藝術是需要投入,也是彰顯真善美的,但同時,藝術也是主觀的,所以我不認同藝術是千古不滅的正義,政治,我覺得是用來達致共識的一些手段,也不致於是不義,所以我很不認同『難以政治霸權達致的正義』這一句,唔…有關藝術的事,值得我找個機會再寫寫)
在床上回憶昨晚的夢…
早餐時與桂清談及夢境,自我分析,才知是在羅浮宮被那些希臘雕像震懾了而產生的夢,當中綜合了很多生活瑣事,如歌劇院、舞會、法國麵包、英國花園、眾女子、禪偈,不禁私喜自己的潛意識的綜合創造力。桂清警告我,這樣下去定會瘋狂。
我躺在床上思考藝術,政治和哲學,最後想到梵谷。他為了要顯示事物的真與美,竟迫使自己變成瘋子,眼前浮現梵谷<<繁星之夜>>的濃烈畫技,不禁高唱Vincent。(這段也是我想寫關於『藝術』的原因,藝術是主觀的,也因為太主觀,很容易變成偏激,甚至孤單)
參觀聖母院的人,會被建築藝術的力量縛咒。巴黎聖母院以有極造無極,以有限空間造就無窮境界。這是力學,幾何學和藝術的力量的會集。
在羅馬維多利亞小廣場的公園內,看見一些小孩在玩團團轉的汽車。小孩登上了汽車,職員開動輪盤,小小汽車開始沿軸心旋轉,小孩們興高采烈地扭方向盤、亮燈、響號,以為自己在駕駛著汽車。若他們自知受制於人,則他們便是進行權力鬥爭,想從成年人手裏搶得控制權,若他們不知受制於人,而自我陶醉地駕車子則這遊戲將是兩相情願的喜劇收場。
成年人的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?一生下來,便注定要駕駛這命運之輪,所差只是悲劇還是喜劇收場。(想起『任我行』這首歌)
在瑞士看到當地人的自律,佩服極了,就算是軍法統治的極權國家,也不可能令到人民如此守法、守紀律的。
自由國家與極權國家的國民紀律,在行為人,都是規規矩矩的,但在內心,分別便大得很,自由國家是透過傳統的文化教養,加上現代的自由和法治。極權國家是抽法了傳統教育,只有國家的恐怖統治。
普通人要活在人情濃厚的安全環境裡,才會是謙謙君子。在文化傳統和國人尊嚴被人貶低時,便會是悻悻小人。因此,在極權國家,人人恐怖受罰,違反規則的人會被揚灰棄市,但一旦國家權力消亡,便會姦淫擄掠,紀律蕩然。(是這樣嗎?那麼喜歡醉酒鬧事的球迷是什麼?性開放又是什麼?是太自由,還是太束縛?我認為,有很多問題,不可以一刀切)
在歐洲的火車上,吸煙廂比不吸煙廂容易坐滿,日常碰到的歐洲人,也比中國人更愛抽煙。至於咖啡,更是歐洲人的命根。
不要以為歐洲人很文明、很先進,他們號稱理性的動物,生活嗜好竟是由他們稱的野蠻人而來。抽大麻、吸毒、抽煙、喝濃咖啡,都是傷損神經的,破壞腦細胞健康的。西方人攻陷美洲,趕絕印第安人,印第安人敵不過號稱文明族類,上帝兒子的火炮,卻在他們仇人的血液裡下了千秋萬世,永解不脫的毒咒。
看啊,這3R幾吋丁方,哪有器量容得住蘇格蘭的風高草低,載得起萊因瀑的驚浪狂濤?
可笑的是一些人在旅行時,不打開心眼看山水,卻偏偏愛依賴照相機管窺,回來還欣欣陶醉在3R的視野裡。(我認為,影相也是藝術的一種,除了拍下眼前所見到的風景,也可以拍出另一番味道,對我,拍照更可以記錄下當下的情景和心情,雖然只是3R的畫面,卻往往扣著我的心弦,那就是a picture worth a
thousand words的意思吧!)
年輕的時候,每讀到中國歷史,尤其是清末後中國積弱的一段,莫不掩卷嘆息,立志要把中國救治,復興大漢。到了現在,仍不忘把中華固有的道家教文化更新以教國。
然而歐遊之後,眼界比以前闊了,不只是看到一個國家,而是一個個國家,每個都有其困難與優越,不同的國家組成了人類,當初心裡只存中國,即使報國無路仍要報國之想法是多麼幼稚,也多麼危險。
國籍是武斷的和不理性的,人獲得獨立思考之後,應不太介懷先天命定的國籍,而應看看自己最喜歡哪個國家,或哪個國家喜歡自己,然後作出選擇。
民族主義除了造就妄自尊大和排外情緒之後,別無好處,這個愛因斯坦—一個深受納粹民族主義迫害的猶太人早就大聲疾呼過了。(這個同意,我一開始也是這樣說的)
進了墳場,耳根又得清靜。死亡真是妙,它可把世上一切乖戾的事終止,令大自然循環再生,死亡真是天地間的大公至正。人類有了文明之後,千方百用文字把知識記下,傳給後世,企圖對抗死亡的清洗功能,『千古艱難唯一死』,生存本身沒有什麼意義,要是有,便是對抗死亡,不甘心自己的一切被人過早地一筆勾消。
德國的大學不只有科學、醫學、哲學,也有印度學、土耳其學等冷備學科,大國之崛起,靠的是全面而精純之學術。曾經或正在領導世界之強國,英、法、德、美,都是名家輩出之學術大國,五四運動之初,北大校長蔡元培極力主強學生應專心學問,莫隨便滲入政局之爭。然則,示威學生被北洋政府遞捕,蔡先生挺身營救,民國二十年十二月十四日,蔡先生在國府負責備戰之『特種教育委員會演說題為(犠牲學業損失興失土相學),主張即使國難當前,依然不可以救國之名而犠性純粹之學術。他舉歐戰時期之德國為例,即使節節敗退,財政枯竭,依然不會削減學術經費,蔡先生其言如是:『學生愛國,是我們所最歡迎的,學生因愛國而肯為千辛萬苦的運動,尤其是我們所佩服的,但是因愛國運動而犠性學業,則損失的重大,幾乎與喪失國土相等。』(這真是主觀了,更令我想到,不同人真的有不同的價傎觀,最重要是不要以為自己的一定對,在社會上,真的要互相理解、遷就、協調)
哈~這樣也可以寫那麼多字,我想我也越來越像一個哲學家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