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上了個堂,原本覺得很悶,但後來,有幾句話,令我有點感受和反省。
原本以為這是一個給管理projects的人聽的,原來也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上實踐。
Facilitator一句:『香港是消費型城市,造成很多浪費!』
是的,消費不再是基於需要,有時是滿足消費慾,有時是貪方便,沒有帶東西又隨手買新的,有時是人家生日、人家結婚、聖誕交換買的禮物,而我,很多時只是少少想逗津津齊齊開心,又會買東西,不知不覺,做成很多浪費。
最近有朋友生了小孩,他提出不要送禮物,要送就用他兒子的名把錢捐去慈善機溝,我十分欣賞,我有時也會想這樣做,但最後都覺得收禮物開心一點,又覺得自己沒有權阻止津津齊齊收禮物,所以沒有採取同樣的方式,有點於心有愧。
上堂時,又分享了香港用小文具小玩具來鼓勵小朋友回收廢物,堂中有同學覺得這個做法很好,值得採用,但我住的屋苑也有,但我卻不太認同。實在有太多地方可以得到這些小文具小玩具,津津齊齊有很多,朋友送的有,出街想他們乖乖又買,吃個快餐也會送,因為太容易得到,轉頭又不見了,不珍惜,做成很多浪費。
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樽裝水的故事,大概是說,有些商人,用一些手段,如誇大原水的危險性,要大家買他們的水,而這些水樽做成了很多污染,最後又會令水資源更少,令到人人原本水是人人可以享有,是基本需要而不奢侈的東西,成為要有錢人才可以享有的東西,長此下去,以後我們可能要用錢買清新空氣。
說得很對呀!
作為媽媽,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,我們真的要關心地球,不要再浪費,還要以身作則,教我們的下一代不要浪費呀!
請各位朋友們,希望你們明白我的心意,我不能說我不會再收禮物,因為收到大家的禮物,無論手信和小禮物,我真的十分開心的。或著大家也試試用其他方法表達心意,教導津津齊齊不是垂手可得,也幫助愛護地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